非現場核查
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非現場核,核查的總量指標:
總量差額的閾值+-50W美元,總量差額比率的閾值+-30%、資金貨物比的閾值50-150%、貿易信貸余額率的閾值+-25%。
其他指標: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各項貿易信貸余額比率,一年期以上的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各項貿易信貸發生額比率,轉口貿易收支差額占支出比率,來料加工工繳費率等。
現場核查
什么情況下現場核查?
外匯管理局對企業日常主要是通過總查核指標進行網上非現場核查,對核查期內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外匯局可實施現場核查:
任一總量核查指標與本地區指標閾值偏離程度50%以上;
任一總量核查指標連續四個核查期超過本地區指標閾值;12月
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各項貿易信貸余額比率大于25%;
一年期以上的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各項貿易信貸發生額比率大于10%;
來料加工工繳費率大于30%;
轉口貿易收支差額占支出比率大于20%;
單筆退匯金額超過等值50萬美元且退匯筆數大于12次;
外匯局認定的需要現場核查的其他情況。
現場核查流程:1、現場核查企業通知、2、企業報告、約見談話、現場調查、3、確定預分類結果,4、分類結論告知、5、異議處理、6、分類信息發布。
根據檢查結果如何進行分類?
外匯局根據非現場或現場核查結果,結合企業遵守外匯管理規定等情況,將企業分成A、B、C三類。
根據現場核查結果對企業分類管理
核查期內企業遵守外匯管理相關規定,且貿易外匯收支經外匯局非現場或現場核查情況正常的,可被列為A類企業。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外匯局可將其列為B類企業:
(一)存在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第四十六條規定情況之一且經現場核查企業無合理解釋;
(二)未按規定履行報告義務;
(三)未按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業務登記;
(四)外匯局實施現場核查時,未按規定的時間和方式向外匯局報告或提供資料;
(五)應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要求實施聯合監管的;
(六)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情況。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外匯局可將其列為C類企業:
(一)最近12個月內因嚴重違反外匯管理規定受到外匯局處罰或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
(二)阻撓或拒不接受外匯局現場核查,或向外匯局提供虛假資料;
(三)B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屆滿經外匯局綜合評估,相關情況仍符合列入B類企業標準;
(四)因存在與外匯管理相關的嚴重違規行為被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處罰;
(五)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情況。
國際收支出現或可能出現嚴重失衡時,外匯局可直接將資金流與貨物流規模與結構等存在異?;蚩梢汕闆r的重點監測企業列為B類或C類企業。
外匯局在確定B類企業和C類企業前,將《分類結論告知書》通知相關企業。如有異議,企業可自收到通知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外匯局提交書面情況說明及相關證明材料進行申述。
企業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異議的,外匯局應當對其分類情況進行復核,并根據復核情況確定其分類結果。
外匯局向金融機構發布企業分類信息,并可將企業分類信息向相關管理部門通報,必要時可向社會公開披露。
B、C類企業的分類監管有效期為一年。
企業在外匯業務中注意什么?
1、 隨時關注公司總量指標、總量指標超標要及時反映,并解決。
2、 貿易信貸要及時報告
3、 涉及需要外匯登記的要及登記。